查看原文
其他

《宜都红茶厂史料选》被国家图书馆、中国社科院图书馆、清华大学特藏馆收藏!

掌上宜都 2021-07-11

红茶

与中医、丝绸、瓷器、书画

共同凝汇成

中国智慧与中华文化的代表

与当代中国经济一同影响着世界

也是世界了解中国的重要元素



一本史料

讲述百年宜都红茶的故事


1月18日,由宜都市和中国文史出版社共同举办的《宜都红茶厂史料选》出版捐赠会在中国政协文史馆举行,宜都市向中国国家图书馆、中国农业博物馆、中国社会科学院图书馆、清华大学图书馆等16家文史、学术单位捐赠新书。

中国文史出版社副总编韩淑芳,中国版本图书馆馆长袁亚平,中国农业博物馆副馆长苑荣,宜红文化专家、宜昌市政协原主席李亚隆,宜都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陈珊珊,宜都市政协副主席谭国银出席活动。



△宜都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陈珊珊向大家推介宜都,介绍宜红研究成果、《宜都红茶厂史料选》的编撰出版对弘扬中国茶文化的重要意义,并表达了宜都全力打造“宜红之都”的决心。


△市政协副主席谭国银主持仪式


宜红茶同祁红、滇红并称“中国三大红茶”,清光绪年间,宜红茶因外贸而生,开始远销欧洲。但新中国成立后十余年间关于宜红茶的历史记录,曾是一片空白。

《宜都红茶厂史料选》的问世,填补了新中国成立后10余年间的茶史空白,是中国茶叶珍稀的档案史料,必将推动业界对宜红的深入研究,振兴宜红品牌。



△中国文史出版社副总编韩淑芳致辞


与会人员一起观看了

宜红主题宣传片《古道枢纽 古法唯存》

↓↓↓




△李亚隆介绍了《宜都红茶厂史料选》编纂情况。他提到:“由宜都市宜红文化保护传承和申遗工作领导小组编辑、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的《宜都红茶厂史料选》今天正式出版发行,这是宜红文化保护传承的一件大事,是万里茶道申遗工作中的一件大事。《史料选》材料的真实可信、内容丰富程度,为万里茶道的研究提供了罕见的珍贵史料,使宜红茶区成为万里茶道申遗的重要力量。



宜都市向中国国家图书馆、清华大学图书馆、中国社会科学院图书馆、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图书馆、中科院大学图书馆等16家文史、学术单位捐赠新书。



△中国版本图书馆馆长袁亚平作为受赠代表发言,他表示《宜都红茶厂史料选》装帧考究,内容丰富,为宜红茶的研究提供了大量历史资料,中国版本图书馆为能够收藏这套书感到荣幸,《宜都市红茶厂史料选》值得被更多图书馆收藏。



今中国农业博物馆副馆长苑荣向大家介绍农业博物馆的由来,并表示将对宜红的研究向南发展,增加南线宜红茶道的研究,在农业产品推广上和宜红茶紧密联系起来。

小编带你读新书


《宜都红茶厂史料选》2017年9月开始,共选入宜都红茶厂从1950年筹建,次年成立至1959年的企业档案,和中国茶叶公司中南区公司同时期有关宜都红茶厂的档案,共181卷,编辑一套7册,一至五册为宜都馆部分,六七册为省馆部分,约100万字。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茶叶学会名誉理事长、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原所长、研究员陈宗懋先生为《宜都红茶厂史料选》作序,高度肯定了这本书所蕴含的文化研究价值。他在序中提到,《宜都红茶厂史料选》揭示了宜红创制发展的新属性,推动了宜红历史考证工作,使其进入新阶段,提供了新中国茶叶史研究的新视野。


《宜都红茶厂史料选》序

向上滑动阅览

 

2017年9月开始,湖北省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李亚隆与宜昌市农科院茶叶研究所徐小云、周颖等对湖北宜红茶业有限公司(原宜都红茶厂)、宜都市档案馆、宜昌市档案馆和湖北省档案馆有关宜红茶的史料进行了系统的查阅,在湖北省、宜都市档案馆和宜红茶业有限公司发现了有关宜都红茶厂的档案383卷(其中宜都档案馆232卷、公司78卷、省馆73卷)。此后,他们与宜都市农业局曹绪勇一道,整理编辑了《宜都红茶厂史料选》。这次查阅和整理工作得到宜都市委、政府和宣传部、档案局、文广局、农业局以及湖北省档案局、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领导的大力支持。2017年12月10日,宜都市人民政府召开“《宜都红茶厂史料选》评审会”,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鲁成银等专家认为:《宜都红茶厂史料选》是中国茶叶珍稀的档案史料。

《宜都红茶厂史料选》(以下简称《史料选》)共选入宜都红茶厂从1950年筹建,次年成立至1959年的企业档案,和中国茶业公司中南区公司同时期有关宜都红茶厂的档案共181卷(其中宜都市档案馆108卷、湖北省档案馆73卷),编辑一套七册,一至五册为宜都馆部分,六七册为省馆部分,约100万字。

《史料选》推动了宜红历史考证工作,使其进入新阶段。宜红茶是中国历史名茶,其学术研究一直难以深入,致命缺陷就是史料缺乏。《史料选》打破了这个魔咒,使宜红茶研究得以进入文献研究层面。《史料选》材料的真实可信程度、具体丰富程度和独到稀见程度,在中国茶叶历史研究中是极为少见的,也为中国茶叶史和“万里茶道”等研究提供了极为珍贵的新文献。

《史料选》揭示了宜红创制发展的新属性。由于原始记载的缺乏,后期田野调查已无当事人可访,在诸如宜红起点、宜红创始人等问题的认识上也争论不断。宜红“外贸茶”这个本质属性的发现,使我们清醒认识到,宜红的产生不同于中国其他历史名茶,它不是某个人的技术创新,也不是某个人的艺术邂逅,而是国际茶业贸易对中国传统茶区茶叶加工结构的调整。因此宜红溯源考证应该有别于其他茶叶,需从何人转向何因。

《史料选》提供了新中国茶叶史研究的新视野。对中国历史名茶的研究,过去基本是围绕创制产生、工艺特色和文化基因展开的。宜红茶从清末到新中国成立之初,历经了兴盛、没落和复兴三个阶段。第三阶段复兴之初的宜红发展,为我们研究新中国成立之初的中国茶叶生产的调节方式、运输体系、科技创新等提供了更为广阔的领域。

《史料选》是中国茶叶珍稀的档案史料。面对宜红如此丰富的史料档案,我们要向那些为中国茶叶存史默默无闻的先贤致敬!向那些为弘扬中国茶文化勤勤恳恳的今人喝彩!希望更多茶叶工作者深入研究《史料选》,弘扬中国茶文化,以茶为媒、以茶会友,谱写宜红茶产业和茶文化发展新篇章。

 

 

陈宗懋

2018年6月5日

 

 (陈宗懋: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茶叶学会名誉理事长、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原所长、研究员)                           


小编带你看宜红

宜都市位于长江中游南岸,临近鄂西湘北交界的北纬30度,长江、清江在此交汇,山清水秀、气候宜人,茶叶和柑橘是两大主导农业产业,茶文化底蕴深厚绵长,是宜红茶的重要发源地和转运枢纽。



清光绪初年,红茶加工技术传到武陵山深处的鹤峰、五峰,带动周边大量生产毛红茶。1951年,中国茶叶总公司宜都红茶厂成立后,开始统领湘北鄂西16县毛红茶的生产、精制与销售,所产宜红茶全部出口到苏联和东欧国家。



据悉,宜都红茶厂到目前还保留着一条始建于1951年的宜红茶生产线,已运行近70年的老设备依然在正常运行,是中国茶业罕见的活态工业遗产。



2018年4月28日

习近平总书记和印度总理莫迪

在武汉会晤期间品宜红茶

揭秘!总书记和莫迪在东湖边究竟喝的什么茶?



2018年5月26日

“线路与文化”第三届宜红古茶道学术研讨会在我市开幕



2018年5月28日

湖北日报对宜红茶历史进行报道

百万字档案,揭开宜红尘封历史!



2018年10月12日

“万里茶道.宜红领航——宜红全球推介暨品牌振兴研讨会”在武汉召开

今天,世界瞩目宜红!



2018年11月1日

“宜都说——中外专家看宜红”文化论坛活动在我市举办

11月的第一天,把头条留给你的宜红!



2018年11月1日

中外专家一行参观了解我市宜红古茶道

全力打造宜红文化之都


保护文化遗产 传承宜红文化

宜都将进一步壮大宜红茶产业

提升宜都宜红文化品牌影响力

发扬”跋山涉水,一路前行“

宜红精神

让历经岁月洗礼的宜红茶

在新时代焕发新活力


图文 | 周程 夏青

编辑 | 曹松

审核 | 章黎 陈昱池

监制 | 陈登良

快速过站!这条一级公路开通了ETC车道......

你所向往的“桃花源”,就在这里……

年味儿渐浓,是时候来一波分享了!

@宜都人,这笔钱涨了!

点击蓝色标题即可查看往期推送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